安全防护

警惕短视频造假的舆情危害

发布者:彭晓月  时间:2021年04月20日 13:27  浏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短视频造假者从日常生活中截取片段,通过精心编排、剪辑,改成富有争议、充满反转的桥段,不但在网络上引起争议和混乱,带来种种负面后果,更是颠覆了人们“眼见为实”的一贯认知,长此以往将造成社会信任缺失和冷漠蔓延,以下四种情况需要引起警惕并需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警惕正能量摆拍视频可能影响官方公信力

短视频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日渐吸引媒体关注,并将其作为报道来源之一。通常一条热门短视频经过媒体转载报道后,还会掀起更大范围的热议,形成社会热点事件。多数正能量新闻就是如此发酵起来,并且感动无数网民。然而,一些虚假短视频隐藏其中,给媒体公信力带来严重损害。如“女孩考上大学跪谢父母”“火锅店老板娘秒杀醉酒男”等视频,因“正能量”“暖新闻”受到媒体热捧后很快“翻车”成“摆拍”,导致那些未经核实查证就发布报道的权威媒体遭到网民指责,陷于追逐流量、缺乏专业素养的舆论漩涡。此外,各地政法机关也需警惕正面宣传“翻车”现象。2020年5月20日,四川省内江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官方微博发布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女交警给来送花表白的老公贴上违停罚单,本意是宣传“公正严明执法”,但被质疑摆拍。随后官博撤下视频,工作人员回应称原本策划的是男主在女交警下班时去交警大队门口送花,结果在买花的路上碰到,是“意料之外的摆拍”。官方解释依然未能平息质疑,网民留言批评“矫揉造作”“侮辱智商”。宣传部门在利用短视频开展工作时,需要注意区分真实和创作之间的界限,对于创作的内容要主动提醒,以免网民质疑诱发负面舆情。

警惕短视频造假放大社会冲突、消耗社会信任

随着各大短视频平台对用户关注度的抢夺战不断升温升级,编造猎奇、争议选题博眼球的问题日渐显现。这类造假短视频迎合并加深了社会刻板印象,在价值导向上具有较大危害性,缺乏辨识力的网民很容易被这类扭曲的、极端的价值观带偏。比如在养老压力日益沉重的现实背景下,用“孩子啃老”“养儿不防老”等虚假短视频放大代际冲突;智能化时代产生的“信息鸿沟”给老年人带来较多不便,“安徽大爷无健康码徒步千里”的假新闻加剧人们对“被时代抛弃”的焦虑感;民政局门前演离婚、编造婚外情被抓拍等,将年轻人对婚恋问题的焦虑放大;“果农大爷大妈坐地大哭水果滞销烂在地里”的假视频,吸引着大量城市里饱受农产品高价烦恼的网民慷慨解囊。这些案例多属道德问题,通常能激起舆论场中广泛的情绪共鸣,因此回应成本高昂。如果官方部门视而不见,任由虚假内容扩散,将会破坏网络秩序,加剧舆论撕裂,削弱公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四川警方辟谣小学生扶老人被讹事件、广东网信部门澄清离婚摆拍视频等,都为官方如何介入处理这类舆情提供参考。同时,网信等监管部门也要主动承担起监管责任,尤其是针对短视频摆拍这一监管空白地带,制定出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

警惕虚假短视频增加隐私侵权、网络欺诈等违法风险

短视频造假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涉嫌侵犯个人权益和隐私,还容易被黑产利用。《新京报》曾调查发现,随着AI技术走红以及门槛降低,售卖明星换脸的淫秽视频已经成为一门地下生意,网络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还有卖家提供“定制换脸”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人已经成为造假短视频诈骗的目标群体。这些刚学会上网的中老年人对各种骗局和乱象并不了解,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加之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很多老年人沦为了网络诈骗犯罪的受害者,比如被推销购买保健品、养生品或者理财产品。而交友婚恋诈骗这类“杀猪盘”活动,则是明显触犯刑法的诈骗犯罪。上述乱象已经引起舆论注意,如《人民日报》刊文呼吁平台方加强监管,并期待法律武器更多发挥制裁作用。政法机关需对这类违法线索引起重视,加大对互联网新业态违法行为的研究,适时组织专项行动进行依法打击。负有主体责任的短视频平台也需加大审核力度,加强对用户上传内容的道德与法律风险审查,及时调查、删除那些违背公序良俗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虚假短视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警惕涉敏感话题挑拨公众情绪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曾热传一些所谓“90后正厅”“80后副部”“29岁最年轻市长”等“年轻高官”的短视频。相关视频均由个人简历、照片的截图拼接而成,利用封面大字吸引网民打开,“网红神曲”音效维持观众注意力,图片持续数秒后迅速切换成一男子刚睡醒的镜头,并配上“原来是做梦”等字幕和哄笑的背景音,制造反差效果。由于年轻官员在网络上具有天然热度,容易成为热点时政话题,如果不完整的截图内容在网上传播,则易给公众造成误导,甚至演绎出“背景论”的联想。此外,短视频平台对恶性刑事案件较为关注,一些发生时间久远的大案要案如黑龙江讷河杀人案在短视频平台上曾重新引发关注,有视频发布者用影视剧拼接画面讲述所谓“内幕”或是直播回顾案情,政法机关也需警惕这种将刑事案件故事化、形象化的趋势影响公众对司法公正和公共安全的感知。(文章节选自法制网《网络短视频造假现象研究》)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总支   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电话:0851-86908321   邮编:550004